萬曆新朝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五十節 鹽的戰爭

    第一章韜光養晦第五十節鹽的戰爭

    北京西城

    在北京城的西半部,有一座巨大的院落,五進的院子結構足足上千間的房屋。院落中的花園面積更是巨大,甚至是連着紫禁城的御花園也是無法比擬的。可是這座院子的正門卻絕對的和院子的實質不符,院落的正門也只是普通的大戶人家的樣式,就是連門口的石獅子也和其他的沒有什麼兩樣。可是卻是從來沒有人能夠真的從這裏走進去一窺裏面真是面貌。

    這座宅子的主人就是現任的內閣次輔張四維的府邸。張四維,字子維,號鳳磐,明蒲州風陵鄉人。),嘉靖三十二年進士,授編修。隆慶間,張四維以熟悉邊防事務,促成與俺答議和而為內閣首輔高拱器重,歷官翰林學士、吏部左侍郎。萬曆十年張居正逝世,遂代為內閣首輔,力反居正改革措施,起用一些反對派人士,以迎合時議,收攏人心。所以說在今天的這個朝局下面所有的反對改革的異動都跟此人脫不了關係,無論是午門死諫風波,還是勛貴子弟的對抗風波都有張四維的幕後黑手。

    張家和王家是姻親關係,王家就是隆慶帝時期的右都御史王崇古為代表的家族。王崇古的父親王瑤先後在鄧州、湖北襄陽、陝西、河南魯山、甘肅張掖、酒泉等地進行貿易,積累一定資本後,販鹽於淮浙間。王崇古之兄王崇義則是長蘆鹽商。王崇古的伯父王文顯也是長蘆鹽商。王崇古的長姐嫁給了沈廷珍,其長男沈江,是隨其父活躍於揚越的鹽商。

    王文顯家,原來家中比較貧困,後來王文顯外出經商,才得以添置家產,建築新居,幫助弟妹完婚,使王氏成為當地有名的富戶。就連赫赫有名的大學士張四維,在其父輩家境也一般。其父張允齡經商數十年,僅是「產業略增」。後來張四維之弟張四教業鹽後,由於四教為人十分精明,尤諳熟經營淪鹽、淮鹽,加上在京做官的兄長張四維的支持,得以致富。而張四維又在有財力的家庭支持下,官運亨通,最後得以入閣。他們互相幫助,互相支持。這些人官商勾結唯利是圖,尤其是林洲更加的清楚山西商人的本質,這就更加的決定了他要打擊霸佔兩淮鹽業市場的山西商家,長盧鹽場的成立就是為了分化和對抗兩淮的鹽業生產。用大資本的力量來消滅奸商們的存在。

    儘管張家府邸無不掩飾在一遍遍的低調無為中,張四維平時也是低調的一塌糊塗,但是卻是無法擋得住那些圈內人消息靈通。

    戶部左侍郎譚之謙絕對是一個善於投機取巧之人,在皇帝連番的大動作之下,譚家在江南的鹽市上損失可謂是慘重。

    自從九月底,長盧鹽場所產的細鹽開始在河南、山東、以及江蘇三地銷售以來,憑藉着長蘆鹽細如沙白如雪,而且在價錢上還比那些兩淮鹽地上二成的優勢上,在這些個市場上簡直是視如破竹橫掃市場。僅僅一個月的功夫就把原來的兩淮鹽生生的擠了出大半去。

    那些原來在三省的十家鹽商們可謂是損失慘重,每家的損失都以十數萬兩計。尤其是佔據河南市場六成份額的譚家,在長蘆鹽場的打壓下幾乎就是沒有什麼還手之力。

    迫不得已下,譚之謙才想到了同樣是家族商家的內閣次輔張四維來,一下了朝就直接的找上了他,徑直的跟隨張四維來到了府邸。


    「子維兄,你還有這些閒情逸緻來觀賞這些東西啊!南方的事情都已經是火燒眉毛了,在不採取措施的話恐怕我們山西和兩淮的商人們都要去要飯去了。」看着花園中那些神采奕奕正在吐蕊的菊花,譚之謙沒由來的一股煩躁涌了上來。衝着張四維大聲的說道。

    「靜遠兄,難道急就能夠解決問題來了嗎?」張四維依然是不緊不慢的坐在那裏品着極品的西湖龍井茶。

    「怎麼能夠不急,要知道現在每個月我們在三省之地的損失都是數以十萬計的,那些揚州的鹽商們可是急的都要上吊了。」

    「情況家父也是早已來信,具體的是什麼情況我卻是無從知曉,難道這長盧鹽場的鹽就是這麼的受到歡迎嗎?他們憑什麼能夠跟有千餘年歷史的兩淮鹽斗?靜遠兄能不能詳細的說說?」張四維是個異常謹慎的人,沒有明白具體的原因從來就不會胡亂的發表自己的看法。他從來都是一個謀定而後動的人,力求不動而已,動則一擊致命。不過卻是對於在幕後耍些陰謀詭計比較在行,大明朝近些年的朝政波折多多少少的都跟他有些關聯。

    「唉!這個說來還真是讓人百思不解。」譚之謙坐回亭子中,給自己倒了一杯茶,慢慢的說道:「自從九月初長盧鹽場開始往河南發貨的時候,我們兩淮的各大鹽商就是已經關注了。他們的鹽價定在二百六十文,足足比我們的鹽價低了三成,而且他們的鹽又細又白很少有雜質,連那些鄉下的百姓都搶着要去買。」

    「那你們就沒有想過降價競爭,把他們擠出去嗎?」

    「唉!別提了,兩淮地區販鹽的有幾個是泛泛之輩,當時可就是齊齊的把價格降到了每斤兩百四十文,可是第二天那幫人硬是把鹽價也降到了兩百二十文了。後來據聽說他們的成本要比兩淮的鹽低四成左右,這消息一出就是更沒有人感和他們競爭了,只能眼睜睜的看着市場被他們佔了去了。」

    「其實,這也是無奈的事情,現在的朝中有幾個人不知道那個長盧鹽場是皇上的產業,自從大家知道這個後,就是更沒有人敢暗地裏做些事情了。」接着譚之謙道出了心裏的話,原來他也是早就知道這個橫空出世的長盧鹽場有皇帝后臺在罩着,萬萬是動不得的。

    「他們的生產成本怎麼會這麼的低呢?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張四維聽到長盧鹽場的生產成本是也是給下了一大跳的。

    要知道雖然市面上每斤鹽的價格高達三錢銀子三百文銅錢,但是實際上每斤鹽的生產成本是很低的。明朝時期,官府向灶戶們征鹽,每四百斤僅支付大米一石。明代一石大米重約一百九十斤,按每斤一文五計算,一石也就是六百文。官方用六百文就能徵購四百斤鹽,說明「灶戶」生產每斤鹽的成本決不會超過一文錢。可是市面上的鹽價怎麼會漲到三百文一斤呢?

    毛病就出在流通環節。想弄些食鹽來賣,那麼你必須向鹽運司申請鹽引,也就是經銷食鹽的許可證;憑鹽引支到鹽後,還必須到批驗所接受檢查;然後你必須去指定的地點賣鹽;賣完了鹽,還要把鹽引交給當地政府。整個過程不但麻煩,還要花不少錢——當時公務員的福利普遍不高,就等着從別處找補貼了,你主動送上門去,他們自然要用拖着不辦的方式提醒你,直到你主動把白花花的銀子送進他們的腰包。由此可見,食鹽的生產成本雖然很低,附加在運輸和銷售環節的成本卻是非常驚人的,那些賣鹽的老闆們吃了這麼大的啞巴虧,豈能不將鹽價連翻幾十個跟頭?

    也許有人要說既然鹽商把鹽價定得很高,幹嘛不甩開鹽商,直接去找灶戶呢?這主意不錯,可惜不現實,因為明朝實行食鹽專賣制度,除了持有許可證的鹽商,其他人是不能找灶戶買鹽的。您要問為什麼,明朝的官員會解釋道:從鹽商那兒買的鹽叫商品鹽,從灶戶那兒買的鹽叫小產權鹽,商品鹽合法,小產權鹽不合法。

    所以說鹽價高企的真正禍首就是官鹽制度,但是這樣的制度卻是自漢朝的鹽鐵專賣制以來已經使用了超過兩千年了,也不是一時想變就能夠改變的了的。即使是林洲這個來自後世的人,也是不敢貿貿然的就依據自己意



第一章 韜光養晦 第五十節 鹽的戰爭  
相關:    一品唐侯  武道大帝  重生之日本大作家  九域神皇  
同類熱門 更多
網遊之三國無雙網遊之三國無雙
中華第四帝國中華第四帝國
超品相師超品相師
大魏宮廷大魏宮廷
新書小說
更多
木葉走出的修真者
修仙界最後的單純
異世界開局全點廚藝
御天武帝
龍珠:賽亞人的我終成天使
斗羅從豌豆射手開始
春棠欲醉
新婚老公不孕不育,我卻懷孕了
奧術皇帝
賢妻重生和離後,瘋批皇子倒貼求娶
重生後,我靠生子攢福運
搜"萬曆新朝"
360搜"萬曆新朝"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