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鹿鼎記【0742 韋寶要親自動手了】_頁2

期,明代官員明顯落後於時代的發展了。

    他們管理國家的思想觀念和現實之間的斷裂,再不能以技術補救來解決了。

    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的思想沒有活力,已經僵化了。

    從茹毛飲血開始,直到火的發現以後,人類才開始進入熟食階段,而鹽作為一種調味品進入人類的生活,實際是較晚的事情。

    直至夏朝,鹽還是一種僅限於貴族享受的奢侈品。到了商代,鹽才為人們所了解,人們甚至用鹽來治療疾病,「以咸養脈」。

    周之後,鹽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必需品,「無鹽則腫」。

    食鹽作為烹飪的核心原料,《漢書》則稱之為「食者之將」。

    在傳統農業社會,雖然大部分生產和生活資料都能自給自足,但鹽卻必須從外界獲得,不像糧食,只要有土地和水,就能生產。

    在2000多年的中國歷史中,食鹽對個人是重要的,但對帝國更加重要。

    換言之,帝國財政就建立在每個人的舌尖之上。

    夏商周三代之時,中國還沒有完全進入國家階段。

    周以降,鹽作為一種重要的特殊商品引發了一系列政治變革。

    依靠民眾供養的貴族迅速發現了這一寶貝,於是周天子開始設立鹽官。

    春秋戰國作為中國的黃金時代,政治經濟文化都走向早熟,隨着鹽的普及,鹽的來源日益廣泛,以崤山、潼關為界,東面以海鹽為主,西面以岩鹽和池鹽為主,南方則多為土鹽。

    四川自貢以井鹽而聞名,江南甚至以鹽城命名。

    在列國競爭的背景下,產鹽的地區和國家依靠這項自然資源大發橫財。

    與此同時,一些商人也依靠鹽而平地暴富,如猗頓就依靠販賣河東池鹽,成為春秋時期第一代富可敵國的大鹽商。

    到了春秋中期,法家崛起,提出「利出一孔」思想的管仲率先在齊國對食鹽實行官方專營,開了中國歷史上長達2000多年的食鹽財政之先河。

    「量其重,計其贏,民得其七,君得其三」。

    奪私有為官有,變稅收為壟斷,官府的壟斷權力從政治延伸到經濟領域,財政汲取能力大大增強,巨額財政利益達到了富國弱民抑商的多重效果。

    《管子·海王篇》中說,國家征房屋稅,人們會毀掉房屋;征樹木稅,人們會砍掉樹木;征六畜稅,人們會殺掉牲畜;征人口稅,人們會拒絕生育。

    只有國家壟斷食鹽,人民才無法逃避。因此,鹽就成為最理想的稅收工具。

    人人都離不開鹽,這就決定了誰也逃不了稅收。

    管仲食鹽官營的「官山海」計劃出籠後,齊國的鹽價飛漲至它國數十倍。

    在鹽專賣制度下,鹽的生產、銷售和定價都由官府組織執行,導致其商品屬性退化。

    鹽再貴,人還是要吃鹽,民眾的財富通過鹽這個媒介迅速流進齊桓公的金庫。

    司馬遷在《史記》中評價道:「齊桓公用管仲之謀,通輕重之權,徼山海之業,以朝諸侯,用區區之齊顯成霸名。」

    從齊國始,食鹽成為國家統治的根本,秦時鹽利更是20倍於古。一個偌大帝國,在接下來的長達2000多年的時間裏,竟然依靠普羅大眾每日必需的小小調味品來支撐,這不能不說是人類歷史上的奇蹟。


    漢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漢武帝正式實行鹽鐵專賣政策,「籠天下鹽鐵」,由政府募民煎鹽,食鹽官收、官運、官銷。

    在27個郡共設鹽官36處,主要分佈在沿海、西北和西南產鹽區。桑弘羊歷任大司農中丞、大司農、御史大夫等重要職務,掌管天下財政大權40餘年,是鹽鐵國策的主要策劃者。

    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在漢昭帝的主持下,從全國各地趕來的60多位民間知識分子,與御史大夫桑弘羊就鹽鐵官營展開辯論,這就是著名的鹽鐵會議。

    這次鹽鐵會議其實是法家與儒家的辯論,結果是雞同鴨講,沒有達成任何結果,唯一的收穫或是作為會議記錄的《鹽鐵論》。

    「外不障海澤以便民用,內不禁刀幣以通民施」,儒士們所提出這種自由經濟主張,與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體現的商業思想一樣,完全吻合1800多年後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和小政府理論。

    三國時期,魏蜀吳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鬥爭不斷,食鹽幾乎被視為國家的生命線,「夫鹽,國之大寶也。」

    兩晉以後,鹽業專賣制度進一步加強,《晉令》載:「凡民不得私煮鹽,犯者四歲刑期,主吏二歲刑。」

    唐朝的鹽利收入達到了「中央實際總收入的二分之一或至少達到五分之二」。

    為了籌措軍費鎮壓安史之亂,唐朝始立榷鹽法。榷的意思是獨木橋。

    將鹽戶生產的鹽全部低價收購起來,然後再高價賣給民眾。

    實行民制、官收、官運、官銷的嚴厲鹽政制度,嚴禁私煮私販,違者一斤一兩皆處極刑。

    榷鹽法實施後,鹽價驚人上漲了36倍,每斗達370錢,而官府因此可獲得120倍的超額利潤。

    唐代劉晏任鹽鐵使之初,鹽課歲入40萬貫,大曆年間天下財政收入為  1200萬貫,而鹽利占其大半是國家歲入的一半。

    即使安史之亂平定後,榷鹽法仍在繼續,其他物價都在回落,只有鹽價逆市日漲。

    宋帝國曾為當時世界最富有者,鹽利貢獻最大。

    慶曆年間的鹽課高達715萬餘貫。

    南宋政府財政中,「鬻海之利居其半」。

    在食鹽財政之下,北宋時期出現了「鹽鈔」和「交子」。

    作為一種信用票據,鹽鈔就是「用鈔請鹽」。

    對南宋朝廷來說,包括軍費在內的一切費用悉取於鹽鈔,故時人有語「南渡立國,專仰鹽鈔」。

    「交子」由四川的16家鹽商聯合印發,一交為一緡,這成為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元朝政府鹽課最多時為766萬餘錠,財政支出的十之七八依靠鹽利。

    元代的鹽政更加苛刻和嚴密,「國家財賦,鹽利為盛」,「國之所資,其利最廣莫如鹽」。

    明代軍費一直居高不下,「國家財賦,所稱鹽法居半者,蓋歲計所入,止四百萬,半屬民賦,其半則取給於鹽莢」。

    明朝政府借鑑宋朝的鹽鈔,以「鹽引」控制食鹽專賣。商人每給邊關運送200石糧食,官方就給一張引票,憑此引票,商人就可以在兩淮或河東換鹽去賣,其中的差價就是商人的利潤。

    自劉晏創立民制、官收、官賣、商運、商銷的就場專賣制以來,沿用855年,至明萬曆時代才被民制、商收、商運、商銷的商專賣制所取代。

    此後綿延300餘年官督商銷權力尋租的紅頂商人時代亦自此開啟。

    清朝實行官督商辦,就是國家只出售限量的許可證,而不直接買賣食鹽。

    在完全的壟斷體制下,乾隆時代食鹽的購價與銷價相差3-4倍,年利潤率則高達194.1%。

  



【0742 韋寶要親自動手了】  
相關:  崇禎盛世  甲午崛起  萌皇  《最猛三國》    萬域封神  都市之兵王歸來  墨唐  獨步逍遙  
同類熱門 更多
特種奶爸俏老婆特種奶爸俏老婆
九龍神鼎九龍神鼎
修羅武神修羅武神
妖神記妖神記
新書小說
更多
我的道士生涯
以葉風為主角的武神至尊小說
修真四萬年
太古凌冥李天命沐晴晴
葉風葉紫靈免費閱讀
羅軍丁涵
江南王葉辰夏若雪孫怡
超品兵王在都市
武神至尊葉風全文免費
林昆楚靜瑤楚澄
葉小川雲乞幽
搜"明鹿鼎記"
360搜"明鹿鼎記"
語言選擇